登山安全:上山前一定要知道的事前準備與裝備認識(柯三分教練整編)


在台灣的高山環境可以說是沒有夏天(因為即使是夏天高山也會非常寒冷),氣溫也會隨著上升高度而變化,所以在準備上山攀登百岳之時,首要裝備的選擇運用就非常重要,打包更不得敷衍

在秋冬季節登山更要注意防寒保暖,而想要走入台灣山岳,愉快輕鬆地在山稜間漫遊,享受山稜美景,只要稍加用心注意季節性的裝備挑選,再對照自已要前往的山域類型,就可以找到最適合的穿帶裝備,即能朝向春花綻放、夏浴青山、秋滿楓紅、冬雪紛飛的山稜景緻。

不過為了預防氣溫變化,在穿著上一定要採洋蔥式的多層穿法,最基本的穿著就是在保暖內層長袖排汗衣,外面再套一件長袖透羊毛衣。但山中溫差變化可能會很大,因此一定要多帶一件注重保暖性的中層衣外套(羽絨衣、中空纖維、刷毛外套),以預防天氣突然惡化。

如果長時間走在易受風吹影響的稜脊線上,即使在活動中體溫也很容易降低,這時候多準備一件刷毛外套或防水透氣夾克(輕便防風果凍衣)就會很方便。

在行動時間不會感覺寒冷,反而還會流汗,這時你必須脫去厚層衣物,來調整體溫過熱,避免過度流汗。但當中途停下來休息或小休息時,你必須即刻要穿上衣服(夾克)保暖。這是因為當我們活動暫停時,人的體溫就會開始慢慢下降,在發現自已感覺寒冷時,我相信你已經受到風寒。為了自身免受風寒,並依據氣溫穿脫,就能更舒適的享受登山之旅

壹、前進山林事前的準備

一、山…讓我振奮精神

無論是利用山林小屋來長途登山健行,或是成功攀登夢想中的高峰,或是在山裡露營時,我們都可以直接感受山岳的呼吸脈動。

面對有點辛苦的旅程,內心深處卻感到興奮莫名,想要親近挑戰的鬥志正在燃燒…對於即將到來的心靈冒險!躍躍欲試,讓我們準備一步步感受山中之旅的魅力。

二、迎向登山冒險

雖然人們選擇塵世間的羈絆,永遠離不開生活的煩惱,偶爾小別繁華倒是一種逍遙,只因不能忘情於山水,且讓你我心田撩起山風,共享山林的詩情,以山為友、以林共舞,獻上我誠摯的心情,讓我們一同享受著蒼天浩大的胸襟。

這樣的感受,唯有走入山林才能體會山林的美景,只有在山野之中,才能體驗特別的時光,這種的期望卻是人人相同。欣賞絕妙美景之時,心中湧現澎湃與感動,是令人難以忘懷,相信無論男女都是一樣。

三、登山計劃

「今年我想要試著攀登較難的山峰、高山百岳!」如果只是停留在想,曖昧不明的想像階段,沒有付出行動,想去登山的計劃就顯得不切實際。

想要去何目地、在何時與誰一同登山、怎麼攀登、入山入園証、山屋、床位的申請、車輛接駁、食、衣、住、行、育、樂、裝備等等的計劃,要聘任那些熟悉山岳環境,有足夠能力及責任感的專業嚮導隨隊,在緊急與突發事件時能適時的應變處理,這些都是需要事先確認項目,應該要多多研究與考量。

四、決定登山目的

選擇山岳山峰,利用時間親近山林,健行、觀景、賞花、看雲海、日出、晚霞、古杉、藍天、楓紅、溫泉、往返登山,長程縱走等等,享受大白然脈動。

在山林裡共同分享團隊互助合作的默契,興高采烈的氣氛,讓心情輕鬆的面對挑戰,設立營點,共同分享炊煮食物、品茗、登山經歷,細訴山林裡的故事,可說是件最棒的幸福。

五、決定目標山脈

決定好「想要攀登山岳」,往往在攀登過程發生突發狀況,改變原先行程計劃。當遇到有狀況時,本隊團員將是第一現場的救護員,必須自己即時投入救援處理,處置過程若超出團隊能力之時,得立即對外發佈山難求援,並且自己必須承擔一切突發意外風險。

未經評估:在不適當的環境、氣候下從事登山活動,不適當的攀登路線,超出自身能力,就有可能性發生重大意外。在最初的山岳選擇,應該考量自身程度為最高要素,以安全、舒適、能勝任的行程為最優先,計劃無論在低難度,低海拔、山域行走都不可以輕忽,山林的危險因子

六、思考不同的登山路線

一座山本身就有不同登山路徑,攀登不同的登山口,山林樣貌就完全不同與難易度差別。

登山行程設定大致可區分為:

  1. 往返路線」上行與下行都是採取相同原路來回登山,上山時已經有走過一次緣故,在下山時就會倍感安心熟悉,萬一途中發生事故也可原路回撤。
  2. 環形路線」以環形徒步走一圈(所謂O型路線),再回到出發時的原點,不用走回原來的路徑,這樣可以有更豐富的沿途景色,更多元的登山健行路線
  3. 縱走路線」就是將好幾個稜線山岳串聯在一起的走法,可以具體感受充實的登山成就感,在食、衣、住、行、育、樂等事宜,都必須隨著距離與天數不同,會產生不同的需求與變化,通常也會因團隊人員的體能差異性,行程跟著時間拉長,難易度也就倍增。

七、收集山區情報資訊

收集登山基本資訊是必要的,在登山計劃有相當程度的決策,就可以開始進行必要的情報搜集,並做好細節整理,可預先掌握瞭解山林的狀況。有關攀登路線、林道狀態、登山口位置、交通接駁方式、食宿營點、水源取得、人員組合、領隊嚮導的經歷、入山入園申請、天氣變化掌握、災害應變處理、撤退路線規劃、救援機制協調、留守人員設定、相關的注意事項等等,所以入山前的注意事項就顯得更加重要。包括:

  1. 登山成敗首重天氣型態:在出發前應確認一週氣象預報。關注每天預報變化趨勢,並仔細聆聽播報員解說,注意有無低氣壓的形成,這有利進入山林最後的判斷。
  2. 留守人員設定要非常慎重:必須針對山岳環境、天氣變化、山域救難、救援機制等等,有相當熟悉並有能力執行者擔任。絕對不可以設定,不瞭解狀況、一問三不知的人,擔任你出團後的山下留守人員。若是發生突發狀況必須救援時,團隊將會求助無門,天氣變化、也沒有守護者為你團隊戒護。在事前你必須確實思考規劃。
  3. 交通接駁條件:耍先確認公車時刻表,假日有否加班時刻,季節運行方面的限制,以打電話至當地營業所確認,或自行包車上山。
  4. 登山步道食宿營點:登山步道難易度、是否為熱門路線、人員總量限制、住宿山屋預定申請、紮營地規範、餐飲條件、水源取得、都是會應影行程成敗因素。

掌握氣候是登山前不可忽視的功課

臺灣屬於海島型氣候,因緯度不同以時段把它區分為:

  1. 冰封期每年1月至3月為臺灣的冬季,以高山縱走行態活動就比較不適合,愈北緯度愈高冰封會比較明顯較長,相對愈南緯度愈低冰封期就會比較短。
  2. 梅雨期每年4月至6月為臺灣的春季,5月臺灣高山百花綻放,玉山杜鵑常讓人留戀駐足,卻是(農歷)四月清明時節雨紛紛,時而轉入夏天梅雨期,高山縱走行態要特別注意山區午後雷陣雨、豪雨、河水暴漲、山區雷電發生
  3. 颱風期每年7月至9月為臺灣的夏季,在這個時段為最不穩定時刻,高山縱走行態,出門前必須察言觀色,是否有低氣壓的形成,出門前一週之內無低氣壓的形成,要一星期的縱走行程不成問題,但還是要注意午後雷陣雨、豪雨、河水暴漲、山區雷電發生。
  4. 穩定期每年10月至12月為臺灣的秋季,在這個階段為最穩定的時刻,秋高氣爽,高山縱走行態最為穩當,但還是要留意秋颱的威脅及陣雨,豪雨的發生,並嚴防風寒效應,日夜溫差驟變。

八、與誰同行

登山務必要攜伴同行一起走,若是獨自前往,遇到意外事故、生病、迷路等的問題!就會很難應付。

那麼跟誰一起去呢?最理想的狀態是聘請一位有責任感,有能力應對突發狀況的專業嚮導為中心,集結體力程度相當的隊員組成隊伍同行,在山區行進時,遵從嚮導領隊判斷指示,彼此間互相協調幫助,並將同進同出一起行動視為最高鐵則。

貳、前進山林的裝備認識運用

一、登山個人裝備

運動(保暖)帽子:從登山者的角度來談,人們在山稜間活動,各部毛細孔都會打開,而人體較為脆弱的點就是太陽穴,冷風一吹頭部就會受寒,即可能引發高山症,頭痛、嘔心、嘔吐、心悸、身體不適等情況,所以頭部預防風寒是非重要的,帽子(頭巾)不可少。

內層排汗長衣:只要有運動體溫就會上升,因此剛開始行走時只穿一件內層排汗衣,外加防水透氣夾克就足夠。建議可以穿著容易調整體溫有拉鍊式上衣,只要拉鍊一拉開即可讓身體內周圍的熱氣散發出來做適當的調整。

刷衣保暖背心:秋冬登山有背心會很方便,遇上泠風只穿長袖又會感到冷,穿上夾克外套又會太悶熱,這時背心可解決這項問題,只要心藏部位的驅幹暖和,就能讓全身感到溫暖。背心可以保持一定的體溫保暖,也能方便讓我們採多層次穿法,也能穿搭更加完美。

防水透氣夾克:秋冬之際登山,汗水冷卻下來後很有可能會讓身體發冷,所以在內排汗衣上層還需要多穿一件長袖上衣,就算流汗也不會讓濕黏的汗水停留在肌膚和外衣上,以保持體溫。另將防水透氣夾克(防風夾克)捲好,放置背包上端隨時可拿取方便。

彈性登山長褲:褲子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首先要考量到步行時的方便性,應選擇具有保暖支撐力的彈性緊身褲,或是具有彈性的休閒褲,再配合著綁腿、登山鞋使用,讓行動起來感覺更舒適方便,但一般的登山初學者,發現都喜歡穿牛仔褲或綿質的衣褲上山,若是天氣轉為陰雨,衣褲又流汗潮濕,就有可能會使自身處於低溫不保暖的危險環境,故不建議穿著牛仔褲或綿質衣物上山。

登山長短毛襪:登山鞋重要登山襪更加重要,在長時間的行走磨擦下,若沒有好的登山襪來減輕腳的皮膚磨擦,我相信會很快的起水泡,讓腳很不舒服,心境也會大打折扣,整個登山行程自然會感到無趣痛苦。

舒適的登山鞋:擁有好穿的登山鞋在山區行走是非常重要,一雙好的登山鞋在穿脫的瞬間,會讓你感覺到好像要將腳吸進去的柔軟,擁有包覆的支撐感。選好鞋也要特別注意大小尺寸適中,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穿二雙厚毛襪、一雙簿內襪,下去穿套登山鞋,還得穿留一指至一半指的空間,才是你所需要的鞋號,儘可能別選購環保鞋底的登山鞋。

防水透氣綁腿:登山步道大致都是原始山林為泥土步道,行進間若剛雨後,會有泥濘濕滑或路邊植被沾粘露水,讓褲腳濕粘露水滲入鞋底。這時若能預先綁好防水透氣綁腿,即可免其顧慮,也能帥氣舒適攀登。

兩截式雨衣褲:在山區無論是烈陽高空,雨衣絕對不可輕易的離開身邊,雨衣褲除了可以拿來當雨具外,還能當防風保暖夾克使用,像是GORE-TEX材質,不僅能滿足上述條件,防風保暖透氣效果也很好。

備用換洗衣褲:登山揹負必須兩兩計較之外,還要先考量東西的實用性,每件都重要每件都帶,我想會讓你揹負得超重。一般登山過程攜帶備用換洗衣褲以一套即可,到宿營點解決流汗濕冷的問題。

刷毛厚中層衣:在高山上氣溫變化慎大,在營地或山屋做長時間的休息,刷毛厚中層衣是不可或缺的裝備之一。選定中層類型也各有不一,只要能夠保暖保溫即可,像中空纖維、羽絨衣、羊毛衣、刷毛衣等。

保暖羽絨睡袋:羽絨睡袋目前坊間登山用品店的零售品質都各有不一,且價格凌亂,大致可分,一般較普通的睡袋,約總重在1kg~1.5kg之間,也有比較高檔的水鳥細絨毛,質地輕保暖效果更加,約總重在0.8kg~1.3kg之間,要說那一種好,那就要看個人的耐寒度與及季節不同的需求而定。(睡袋必須因季節不同而選帶)。

精巧充氣護枕:明天的體力今晚就要好好的儲備戰力,如果一夜睡得不安穩,明天可能就沒有體力再戰,為了能讓自已安穩的一夜好眠,精巧充氣護枕是不可或缺的法寶。

保暖睡袋內襯:這可以幫助睡袋溫度提高的內裡襯墊,有蠶絲、刷毛、綿絲種類各有不一,可依不同季節喜好選購攜帶,可減少剛進入睡袋那種冰涼之感,裡襯觸感非常柔軟舒服,在搭帳蓬野營時非常好用,如果在行程無法回到營地時,有它配合防水透氣露宿袋使用,也能成為緊急備用品。也能保持睡袋清潔,洗滌內裡襯墊即可。

防水塑膠地布:野地生活應要做到處處防水的動作,搭帳蓬時最好能先放置一塊防水地布於最下端,即可防止裸露泥土沾粘帳蓬,亦可防止濕氣滲透入內。輕裝時亦可放入小背包隨身攜帶,休息時可當地墊坐下,緊急時亦可當外帳使用或保溫,亦可當披風防寒。

保溫(充氣)睡墊:山上野地露營若沒有一塊與地層隔離的睡墊,真的睡起來會很不舒服,而坊間睡墊也有很多種類,大致材質以發泡型及充氣型兩種。發泡型的因體基大收納擺放不易,但是很好用,而充氣型體積小,收納擺放空間容易,缺點很容易招到刺破消氣,在雪地無法完全阻隔寒氣上升。

防水透氣露宿袋:為睡袋外套,坊間也有很多種類,品質差異性也很大,在長程縱走路線設定為必要的特定裝備,可防風防雨、透氣,能保持睡墊乾爽舒適,可在緊急迫宿時使用。輕裝時亦可放入小背包當緊急裝備使用。

大防水(塑膠)袋:每份裝備都必須要單項單包,用塑膠袋包裝起來,再放入大背包內層的大防水(塑膠)袋內,以確保行進間遇到下雨不會受潮。

大背包(防水套):一般登山客常會問,我大背包到底要買多大才管用?其實這跟自已的能力,活動天數及習慣性有絕對關係,只要你的背包能把每次活動所需裝備(不要外掛)裝填進入打包完成即可。有山友會選擇天數,來選定使用背包,而有山友亦是一包到底,想登山:就搬出他天下第一包,隨身勇闖山稜水媚之巔。

小背包(防水套):大致都屬郊區或山域可當天來回的輕便行程使用,或是單攻放射性活動行程為主,在山野間活動,我們很難掌握山林危險因子,若能在輕便小背包中放入一些必要的緊急救命裝備,那將會讓行程活動更加安全有保障。

小背包不要輕易的離開我?

我一直和山友提到在8-10小時以內可回程的情況,我們身上不可獲缺的救命八寶,分別是:

  1. 小背包
  2. 雨衣褲
  3. 中層衣(保暖衣)
  4. 頭燈(含預備電池)
  5. 動糧
  6. 行動水
  7. 通訊器材
  8. 打火器材。

以上8件裝備可簡易的幫助你在山林之間,暫時的緩衝對生命的威脅性,(重點你必需了解和懂得善用)。

超過10-12小時以上可回程情況,除以上述八寶之外,必須另加:

  1. 露宿套(袋)
  2. 防水地布
  3. 個人爐具
  4. 一餐份主糧食
  5. 刀山

超出12小時以上登山活動,就必需要有緊急迫宿的心理準備,超長的行程容昜讓人晃神,喪失自主能力,產生過度疲勞而休克!若在加上長時間處於低溫狀態,將會加速失溫的可能性

領隊、嚮導在帶隊時,必需先行考量最弱隊友的能力,以其評估行程必要外加的裝備。例如:

  1. 地圖
  2. 指北針
  3. GPS衛星定位儀
  4. 無線電手機
  5. 外帳
  6. 手鋸
  7. 補助繩(6mmx15-20M長)

(以上為充足的半輕裝行程,萬一發生在行程計劃以外無法回程時,可得緊急裝備使用。)

另以下裝備也是登山必備物品,應在適當的時機選項攜帶

登山杖、個人餐爐具、太陽眼鏡、行動糧、行動水(保溫瓶)、個人藥品、護膚乳、護唇膏、衛生用品、保險勾環、普魯士繩環、扁帶、輔助繩(6mm*30m)、膠質工作手套、打火器材、通信器材、安全岩帽、技術吊帶、冰爪、冰斧、保暖手套、禦寒帽、豬鼻子、制動器、優瑪。

二、登山團體裝備

四季宿營帳篷:帳篷是登山者的行動居所,帳篷種類凡多,大致以三季、四季帳為主,通常攜帶時重量是第一考量的重點,可分單人、二人、三人、四人、六人、八人帳等等,但登山以三人、四人帳居多。若能搭配炊事外帳來使用,得能讓野外宿營更加舒適安全。

無線通信電話:無線電、衛星電話最大的缺失就是電力來源,所以在使用通話時要簡潔明瞭即可。而在山區活動若沒有通訊器材,是很難傳達對方的訊息。外部最好能加裝防水套來保護,避免潮濕無法使用。

團體炊具裝備:團體炊具一般會考量人數的多寡來選擇炊具的大小,原則還是以重量為優先考量,再求炊煮數量及方便性。

團體炊煮伙食:伙食在多日登山縱走行程,最難採購保存的一項工作,一則要考慮到保存腐壞的期限,二則在炊煮的時間是否方便容易煮食,三則攜帶是否容易不被擠壓破壞。

行動手鋸/山刀:登山時,攜帶手鋸、山刀在身上會讓登山活動更加安全,萬一在登山途中遇到步道崩塌,需要高繞或下切時,即可抽刀揮砍一條另僻新步道。

勾環/繩索:登山行程途中有許多不可預期的地形變化及危險路段,如果身上有繩索{輔助繩6mmx20…30m}、勾環,即可協助隊員安全橫越或上升下降,這是登山團隊應具備的安全裝備。

緊急救護藥包:急救包是登山者應隨時準備,在不時之需的緊急藥品,內含習慣性用藥、頭痛藥、消炎藥、胃腸藥、眼藥、感冒藥、創傷藥、碘酒、食鹽水、繃帶、彈性繃帶、紗布、棉花棒、三角巾、乳膠手套、剪刀、透氣膠帶、ok繃等。

防水炊事外帳:外帳的使用:是在長程縱走中最頻繁的事,其因是質量輕、運用方便、能搭配露宿袋使用,即可成為很棒、寬闊的營帳,既能炊事、又可宿營。

防水GPS定位儀:地圖、指北針、細油性筆、白紙、透明防水袋等裝備,在山域廣闊的環境裏若沒有地圖、GPS定位儀、指北針等的輔助,很難一下子了就解山域環境。唯有透過先進科技GPS定位儀,即可以很準確的告知你現在位置點,透過地圖點出位置點,運用指北針導航所定的地點方位。若要變更導航方向也可借用GPS定位儀來變更導航,或變更系統。

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 教練柯正民 整編

備註:本文引用自柯三分教練的臉書文章《安全登山事前的整備與認識》,歡迎大家到教練的臉書分享具體建議與討論。

分享這篇文章:

作者:

發表時間:

修改日期:

使用 Email 訂閱 最新消息不漏接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隨時可取消訂閱。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