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Bluehost、Namecheap 伺服器供應商取得「虛擬專用伺服器(VPS, Virtual Private Server)」或「專用伺服器(Dedicated Server)」控制權後,下一步應該就是接著安裝 LAMP 或是 LEMP 等網站伺服器程式[2],以準備之後架設 WordPress 或 Drupal 等網站的環境。
文字指令化介面對於 Linux 新手來說有著不小的門檻障礙,因此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一套基於網頁介面的 GUI 圖形化伺服器管理程式:「Webmin」。
國際上各家伺服器供應商(例如:Bluehost)最有名的管理程式一定是「CPanel」或「Plesk」莫屬,不過他們都是需要付費的商業軟體。
如果你有心架設付費型伺服器供人租用,那就在這兩套中擇一吧,他們甚至提供完整的付費模組,讓你可以直接跟客戶收錢。
不過 Webmin 在業界中具有相當高知名度的原因則在於他不僅是免費程式,更重要的是他提供相當豐富的應用套件與支援。
Webmin 的安裝與設定
在完成伺服器的新建後,透過 SSH 連上伺服器作業系統,等登入系統後且出現提示符號時,依下列步驟進行操作。
第一步,在「/etc/yum.repos.d」下建立一個新檔「webmin.repo」,新建文件檔案可參考下列指令(如果系統沒有 nano 指令,可改用 vi):
sudo nano /etc/yum.repos.d/webmin.repo
第二步,將下列文字貼在 webmin.repo 文件中:
[Webmin]
name=Webmin Distribution Neutral
#baseurl=http://download.webmin.com/download/yum
mirrorlist=http://download.webmin.com/download/yum/mirrorlist
enabled=1
第三步,依序輸入下列指令,以下載並安裝 Webmin 程式(如果系統沒有 yum 指令,可改用 apt-get):
sudo rpm --import http://www.webmin.com/jcameron-key.asc
sudo yum check-update
sudo yum install webmin -y
sudo chkconfig webmin on
sudo service webmin start
sudo firewall-cmd --add-port=10000/tcp
登入 Webmini
在完成前面的安裝步驟後,我們就能在瀏覽器網址列中輸入「http://IP-Address or Domain Name:10000」開啟 Webmin 的登入頁面,其中 10000 指的是伺服器防火牆中的開放埠(Port),除了需要在伺服器中開啟外,如果我們伺服器供應商有自己的防火牆也記得要打開(或是聯絡系統業者幫忙開啟)。
接著,如果你不曉得 Linux 系統的 root 密碼,我們只需要重設 webmin 的 root 密碼就能登入。
在 RHEL/CentOS 中修改 root 密碼的指令:
sudo /usr/libexec/webmin/changepass.pl /etc/webmin root NEWPASSWORD
在 Debian/Ubuntu 中修改 root 密碼的指令:
sudo /usr/share/webmin/changepass.pl /etc/webmin root NEWPASSWORD
當密碼完成重新設定後,我們就能以用戶「root」與密碼「NEWPASSWORD」進入 Webmin 控制面板中,針對伺服器進行細節設定。
系統資訊(System Information)
在剛登入 Webmin 後,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如下圖一所示的 Webmin 伺服器系統資訊,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許多伺服器的硬體資料。
由於 Webmin 有著眾多控制功能,而且具備中文化介面,因此我就不再逐一介紹裡頭的功能,請大家找出自己架設網站有需要的服務。接著跟大家介紹如何開啟中文介面。
Webmin 中文介面設定
Webmin 是國際間相當知名的網頁式作業系統管理工具,已經直接內建了多國語言資訊。
請參考下圖二,我們只需要在登入 Webmin 後,開啟左側選單中的「Change Language and Theme」選項,並選擇適合的語言包進行更換即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