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 HP 賣掉 PC 事業,拓墣:後PC時代來臨 新霸主挪移/產業觀點


拓墣產業研究所(Top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近日有一篇文章《HP出脫PC事業 後PC時代來臨 新霸主挪移》頗受到產業界重視,內文以行動裝置與個人電腦的比對進行分析,更以惠普(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簡稱 HP)做為引證對象。

惠普出脫PC事業部門,震撼全市場,研究機構拓墣表示,此舉等於宣示後PC時代確定來臨,原有的PC營運模式將大幅改變,在Social、App與雲端三角建構下,新的企業霸主將會挪移。拓墣也指出軟硬體整合反而是產品滿意度關鍵,品牌廠須根據自己企業的特性建立一套新的產業價值鏈,預期這套新的模式將衝擊現有許多既存的品牌商,包含HP、Dell、宏碁、聯想,或手機廠Nokia、Motorola、RIM等。拓墣認為,轉型不及的PC廠,現階段應抓緊軟體服務商機,包括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社交媒體(Social Media)與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這三項應用服務未來隨著「後PC裝置與平台」逐漸到達定位之後,將讓原本PC時代以硬體規格定勝負的遊戲規則,逐步轉為這三項服務與其他陣營之間的差異化大戰。總之企業在新竄起的「後PC時代」之下,須根據核心價值建立一套完整後PC戰略。(文獻來源:HP出脫PC事業 拓墣:後PC時代來臨 新霸主挪移)

幾十年前,當菲奧莉納(Carly S. Fiorina)接手 HP 新總裁乙位時,曾將八十幾個部門縮編成數十個,而今不過是將個人電腦事業部交易出去,就被講成後 PC 時代到來,其實這一點頗令人納悶。

大家別忘了,過去基本上就是 PC 代名詞的 IBM,在數年前就已經清算掉個人電腦事業部,請問當時為何沒有被講成是後 PC 時代到來?

我反而認為 HP 的動作太慢,現在拆出來的事業體不僅賣不到好價錢,甚至還是個燙手山芋。說句不中聽的話,惠普自從併購康柏前或後,早已不再是個人電腦界的主流!

再者,以目前可預期的科學技術,電腦仍是無法被取代的最佳資訊處理系統(就像滑鼠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最佳輸入裝置,IE6 還是最多人使用的網路瀏覽器)。即便我們大膽假設,個人電腦的生產製造,已經完全萎縮到沒有廠商肯繼續接手的情況,那這個世界將會變成怎樣呢?

大家人手一台 IPAD?還是用 IPAD 玩大型遊戲(別跟我提反璞歸真的憤怒鳥),或者是用 IPAD 繪製需要「高度運算」的影像處理?

還是說,未來將如拓墣所說,由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這是啥?)及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三者的組成,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後 PC 時代王國?

請回到現實面,我們科技界原本就沒有侷限只能使用何種裝置,完全就是因為需求而使用,如果今天非得細分行動裝置、筆記型電腦或桌上型電腦的差異性,我認為實在是過於吹毛求疵。想當年的 XT / AT 系統可能連現在最低階的手機都比不上。

拓墣這篇文章的實質意義,僅只是表達了一連串的技術演進,真的可以不用寫的如此漏漏長(笑)。

轉型?請問現在有哪間廠商沒有投入資源到行動裝置的產線?但是能活下來的,我不認為可以太多。

就技術面而言,無論是行動裝置或是個人電腦,理論基礎並無太大區別,只有更省能源及微型化的設計差異。

更何況,一堆科技廠甚至連生醫領域都想跨入(例如國內某上市公司就特別成立醫工部門,還將我一位同學擺進去當主管,但是他連醫工長怎樣都不曉得呢),實在不解何來需改變原有 PC 營運模式之說,更遑論是要硬體商轉型為軟體商。

更何況,什麼是原有 PC 營運模式?在我眼中,其實就只有「軟硬體模式」。

那是否有可能如拓墣所說,讓行動裝置取代個人電腦的存在呢?

就我個人來看,嗯,是有可能,但還差很遠。

筆者長期觀察電腦的發展以來,比起傳統電腦書籍中所談到電腦系統的五種基本單元,我認為從非工程專業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可以更簡單的拆解成三個部份:

  1. 輸出入裝置;
  2. 應用程式;及
  3. 執行效能。

像我們這類使用者,需要的其實不多,只要有方便、舒適的輸出入裝置,簡單、好用且恰當的應用程式,以及不會讓人心煩的執行效能,其實就能滿足我們。

想當然爾,目前能辦到的只有個人電腦,不是行動裝置不好,而是目前的市場規模太小(什麼,你說上看好幾個億?但別忘了,這是螞蟻行銷手段,人人都可以被取代)。

接著,讓我們看一下拓墣在前文中提到的一小段:「轉型不及的PC廠,現階段應抓緊軟體服務商機,包括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社交媒體(Social Media)與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但是老實說,如果真的有廠商因為看到這一段敘述,而決心如此轉型的話,那我會為他們祈禱一生平安(默哀三個毫秒)。

拓墣發表文章的內容,加上前後呼應的文體,很明顯可以看出是作者依個人認知及對產業發展的預測而成。

但是,如果過度仰賴這三種所謂的「服務商機」,不僅原本過去在硬體設計是受國外廠商主導,連未來的軟體設計也只會受限於國外廠商(有商機及高效能的雲端伺服器與技術仍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而全球化的趨勢,造成國內廠商的內銷優勢也被取代)。

到頭來,臺灣仍舊沒有走出自己的路——這種噁心且毫無意義的好聽話,我竟然也學會了(倒地)。

我相信拓墣產業研究所是想表達諸如憤怒鳥公司之流,可藉由小遊戲創造鉅額商機的機會。但是在國內企業普遍不鼓勵創新的環境下(創新是種虧本投資),有誰願意投入幾百萬美金(研發成本)執行一個其實相當小,且延展性不高的專案?

或許能夠創造一間公司的獲利,但實際上那是在寬廣無垠的投入中稍微還能冒出頭的。

最後,就惠普拆分出個人電腦事業部這件事情,我認為更大的問題在於,惠普打算將該部門出售給哪間廠商?我不認為美、日廠商會有人願意接手,那問題是會丟給臺灣廠商、中國大陸廠商還是韓國廠商?

如果是中國大陸的廠商,那基本上對整個產業鍊的影響不大——反正已經很大了(笑)。

如果是臺灣廠商,那利弊得失還可以另外算;但是,如果是韓國廠商,那對於臺灣有不少接惠普單的廠商影響可能就會相當大。像我以前長年合作的英業達,可能就會首當其衝(話說,英業達早年也曾收下迪吉多大溪廠,這樣一算,英業達之於迪吉多之於康柏之於惠普,大家還真是一家親)。

官方網站:拓墣產業研究所(TRI, Top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分享這篇文章:

使用 Email 訂閱 最新消息不漏接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隨時可取消訂閱。

留言

在〈惠普 HP 賣掉 PC 事業,拓墣:後PC時代來臨 新霸主挪移/產業觀點〉中有 1 則留言

  1. 「Vedfolnir Lion」的個人頭像
    Vedfolnir Lion

    這幾天看見某雜誌還報紙文章,指出 PC 發明人之一,現在也隨手攜帶行動裝置,並以此推論後 PC 時代已到來。回想到我之前在本篇文章所寫的內容,顯得相當有趣(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