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攝影不用找大師 初學者搞好基礎觀念與態度最重要


前陣子有朋友上網在 菜市場 坊間找了一位攝影老師,目的是為了學攝影。這還是筆者第一次知道,原來業餘攝影愛好者也需要找攝影老師。

先撇開藝術學院的攝影學程,那邊學得太廣、太深、太久,不是他想要,也不是他需要的。

但是對於一般攝影,是否真有必要去找所謂的「老師」呢?至少在筆者認識的一些攝影愛好者中間,還沒有發現特別去找過所謂的攝影老師學習。

嗯,不對,好像有一位。

不過他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他打從一開始就是全心全意地只想拍攝女學生,就是想拍女模特兒,就是想拍女 —— 總之是女的就對了。

所以這位朋友找的是那種繳完錢,老師會幫你把(女)模特兒們帶來,隨你拍的那類課程。

但是除此之外,其他想拍的東西有很困難入手的嗎?

大山,一直都在那邊。

大海,走出門向右轉就到了。

路人,躲在家裡,偷偷的從窗戶向外望去就有了(被毆飛)。

既然拍攝的物體都在眼前,你手上也有相機,那你為什麼不拍?為什麼要花錢去請別人強迫你拍?只是單純的花錢找 S?你是 M 取向嗎?(戳戳戳戳戳)

基本上,筆者認為攝影這檔子事,最重要的除了瞭解如何操作手上的相機這項基本功以外,其他的就是自己的想像力了。

這篇文章不分相機或品牌都適用。如果你拿的如果是傻瓜相機,可以直接往下看,如果是單眼相機,初學者可以接著看文末所附《拍照 4 大相機曝光模式「P、Av、Tv、與M 模式」與快門、光圈與感光度介紹[1]這篇相機基礎概念篇。

不過想像力分兩種,一種是攝影前的想像力,或稱攝影眼。另一種是攝影後的想像力,也就是後製,這就不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內容了,因為筆者自己的後製技術壓根兒比不上美院出身的那些人。

有關攝影想像力的養成,這邊可以跟大家介紹三種好方法。

一,不斷地拍。

拿起相機,裝上底片,走出大門,瘋狂地拍照!

Jin-Liangjin, Lin

拍完後帶著照片回家,檢討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張影像。

如果是,這很棒,因為那就是你的風格,所謂個人風格說穿了就是自己喜歡罷了;如果不是,你可以試著想像這張照片應該要如何拍才能符合你的風格,也就是你會喜歡的模樣。

不斷地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很快地把相機各功能都摸到熟練,在操作相機這項基本功上也會有所增長,連帶的就是外出拍照時可以更迅速。

二,瀏覽精妙的攝影作品。

加入攝影社團[3],許多人都會在裡面雙手奉上各種精彩作品,也願意跟大家一起討論攝影技巧和觀念。

另外我個人非常推薦大家可以去「Flickr[4]」相簿搜尋自己喜好的主題,並且針對好作品逐一欣賞。這可比坐老遠車去美術館欣賞名作更有效果。

可是得提醒你,我不是要你模仿拍攝出一模一樣的作品,而是要學習影像畫面有哪些呈現的方式和光影技巧,並試著想像這些照片是如何產生。尤其現在許多照片都會提供 EXIF[2]設定,我們可以藉此看出每張照片是用了哪些相機設定進行拍攝。

以 Taiwan 搜尋關鍵字

三,將作品上傳臉書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挑選你自己認為比較好的作品,上傳到臉書 Facebook 和 Instagram上,上面的朋友與各種大師們會紛紛替你點出問題的,尤其妳如果還是一位正妹的話。

不過要記得,有耐心點,因為不是每個網友的話都是可以聽的(兩種含義)。

同理,與其找老師,不如找一個好的攝影社團加入,同伴之間彼此競爭,彼此學習,會更有學習效果。

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加入攝影社團「攝影眼 📷」,將您的作品附上名稱、意涵,甚至是拍攝參數等資訊,發佈在社團裡和大家討論成長。

在這邊順便提一下,有些人會覺得一開始必須先跟著大師的作品來模仿拍攝,等到技巧純熟了再來拍屬於自己的作品。但是這麼做很容易消磨掉自己原有的獨特性。因此我才將學習他人作品擺在自己先不斷拍攝之後。

但是,如果你認為照著攝影大師的方式來拍攝可以比較快速入門的話,其實照著大師作品來也很棒,高效率又有高品質,端看個人喜好。

每次聽聞有朋友買了相機後,還繼續去找老師來學攝影,就讓我想到國際上年輕一代的攝影高手曾說過:「攝影只是一種低技術水準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攝影教學/拍照 4 大相機曝光模式「P、Av、Tv、與M 模式」與快門、光圈與感光度介紹
  2. 攝影知識:數位相片 EXIF 與 IPTC 資訊的用途與介紹
  3. 攝影社團「攝影眼 📷」。
  4. 影像平台「Flickr」相簿。
分享這篇文章:

使用 Email 訂閱 最新消息不漏接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隨時可取消訂閱。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