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4大曝光模式「P、Av、Tv、M」與快門、光圈、感光度教學


無論是過去裝銀鹽底片(Films)的單眼相機,或是近來流行的數位式(Digital)單眼相機,他們和傻瓜相機最大的差別,除了硬體能力的先天差異外,使用者可以掌控相機多少功能這一點就顯得相當重要。

至於兩者間畫質優劣就不是我們可以苛求的了,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許多朋友在入手單眼相機一段時間後,可能就會發現跟傻瓜相機相同的 AUTO 自動模式再也無法滿足你的拍攝需求。

接下來,你就會試著將轉盤轉到小花、風景、人像、運動及夜間等場境模式(專業相機和準專業相機可能甚至不提供這些業餘功能)。

過不久,你又再一次感覺到了不滿足,那是一種充斥在內心中的缺憾感。

相機4大曝光模式

於是 P、S(TV)、A(AV) 等曝光拍攝模式相繼出現在你的螢幕提示中,這時你開始接觸大量的新詞彙,例如模式 P 的「程式化 Program」、模式 S的「快門優先 Shutter Priority」以及模式 A的「光圈優先 Aperture Priority」,這些專業術語的意義分別是:

  1. 模式 P:相機針對外界光源,自動設定光圈大小與快門速度的組合,以獲得最佳曝光;在某些相機中,拍攝者還能自行選擇不同的組合,以符合拍攝需求(例如較快的快門速度,會配上較大的光圈)。
  2. 模式 S:拍攝者自行設定快門速度,相機自動調整光圈大小,以獲得最佳曝光。
  3. 模式 A:拍攝者自行設定光圈大小,相機自動調整快門速度,以獲得最佳曝光。
拿起 Nikon FM2 相機仍有模有樣的姪女
拿起 Nikon FM2 相機仍有模有樣的姪女

無論是自動拍攝模式(AUTO)、場景拍攝模式(小花、人像等),或是上面提到的三種曝光拍攝模式(P、S、A),事實上都還是由相機替拍攝者決定最佳曝光值

這三種拍攝模式之間的唯一差別在於,自動模式(AUTO)與場景模式(小花、人像等)是完全由電腦單獨進行計算;曝光拍攝模式是由電腦依照拍攝者的需求(先自行決定一個固定的光圈值或快門速度)進行後續計算。

光圈(aperture)是什麼?

所謂「光圈(aperture)」指的是相機內部的一片閘門,我們可以透過調整光圈開口的大小,決定多少光量可以通過光圈,所以光圈越大(數值越小),就有越多的光可以通過。

快門(shutter)是什麼?

所謂「快門(shutter)」指的是決定讓光通過光圈的時間。

透過光圈與快門兩者間幾百種的組合,便可以決定一張影像上的曝光量(曝光程度)。

手動 M 模式

不過無論是專業單眼相機或是傻瓜相機,都只有一個拍攝模式是由攝影師完全自行決定曝光方式,也就是全手動調整的「M 模式 Manual Mode」。

在 M 模式中,使用者必須自行決定光圈與快門值的組合,這一項特點賦予我們相當大的控制權。用 M 模式拍攝出來的照片,很可能在曝光度上過亮或過暗,但這種可由攝影者自己依照需求來決定調性的拍攝,讓 M 模式成為踏入藝術攝影(又稱畫意攝影)的第一道門。

在其他拍攝模式中,你可以拍出擁有正確曝光的影像,但是在 M 模式中,你可以拍出有個性的影像。

順帶一提,即使不用 M 模式,你還是可以在其他曝光拍攝模式(P、S、A)中,透過增減 EV 值的方式達到相同效果。但是這種調控方式在操作上較為複雜,我不太建議大家太習慣使用,會降低我們對攝影目標的直覺。

我知道有人會說使用 M 模式很難拍攝,而且拍的很慢。不過很多專業婚禮攝影師反而偏好使用 M 模式,因為在婚宴場所中,室內光源的變化容易掌握。只要我們可以預先準備好完善的前置作業,用 M 模式反而更可以進行快速的拍攝作業。

其實無論是哪種拍攝模式,都只是「光圈」與「快門」兩者的搭配,再加上相機機身上的「感光度(ISO)」的控制(早期攝影是由底片來控制感光度,現代數位相機則是由感光晶片的硬體能力來做控制),就能呈現每張影像最原始的狀態,正是攝影基本技術中的黃金大三角元素。

例如針孔相機這種最古老的相機類型,就是透過固定光圈(針孔是固定的光圈)與感光度,配合不同的快門時間來決定影像的形成。


使用 Email 訂閱 最新消息不漏接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隨時可取消訂閱。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