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網站:

迷走客的裝備箱裡,缺少一雙擁有頂級設計的「筷子(箸🥢)」,是我長期購買登山露營裝備和戶外用品以來的唯一遺憾。

說來奇妙,全世界做筷子的廠商不算少,專攻登山、戶外餐具的也有好幾家,但無論是親自到國外餐具店、戶外用品店尋找,或是上網路賣場搜尋,卻一直沒有一雙筷子能讓迷走看上眼。

直到最近才發現,原來一開始為了尋找專屬於自己的環保筷的方向,事實上已經有了觀念偏差,也難怪連我都不曉得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筷子。

筷子的重量一點都不重要

以前想買鈦金屬材質製作的筷子,有一個原因是平常購買登山、戶外裝備時,都會考量到攜帶的方便性,如果有輕量化設計就絕對不會挑比較重的。所以我的裝備箱中,有著許多以鈦合金製作而成的的登山、戶外與露營裝備。

純鈦是目前已知可商業化量產中,無論是生物相容性、重量、硬度與加工特性,已經取得一個良好平衡的金屬材質 —— 除了價格不太親民以外。

不過事實上,使用鈦合金設計的筷子,卻存在一個思考誤區。

一雙鈦合金製作的筷子,不含外包套,基本重量大約也落在 13 公克左右。但無論是不鏽鋼筷或是木筷,根本也沒差到幾公克!

是否真的有必要用十幾,甚至幾十倍的價格去買一雙可能只重 1~3 克的鈦筷?我個人認為完全沒必要。

更何況,有些廠商為了降低成本或是加工技術(?)等理由,實際上會用鈦金屬包覆其他金屬材質(例如銅)的方式進行生產,這種鈦筷的重量拿在手上反而更有份量!

而且加工次數越多,代表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也更多,這又跟一開始追求的「環保」目的背道而馳了。

可以伸縮、變長變短的筷子問題也不少

後來發現與其挑重量輕的,不如挑長度可以變短的筷子,更方便收納與攜帶。

其實這類長短設計的筷子還算主流,某慈善團體甚至申請專利生產自家的環保筷。在戶外用品店,也經常能看見不同設計類型的長短筷。

不過真要說的話,迷走認為日本 SnowPeak 一款二節式筷子的設計,比較能吸引我的注意力(產品參考:和武器組合筷子[i])。

一節不鏽鋼的精心雕琢,位於前端的另一節是溫潤的紅木材質(竹子),筷子整體無論是配重、手感或是將食物送入嘴裡的感覺都相當不錯。

不過呢,我一向認為產品功能越複雜,出問題的機率也越高。

例如當原木端使用久了之後產生磨耗,到時候又該如何買備品替換?不僅花了昂貴的金錢買了筷子,又得花更多心思在保養維修上,除了支持品牌忠誠度以外,其實還挺自找麻煩。

另外從衛生管理來看,伸縮、組合的筷子,可以收入不鏽鋼端裡頭;或是可以變的筷子,變短了更好攜帶。但是這些關節處與角角縫縫卻也容易藏污納垢滋生細菌。

筷子太硬反而很糟糕

一般不鏽鋼的硬度大約在 18 HRC[ii] 左右,純鈦約 25 HRC,鈦合金則可達到 35 HRC。做為一個對照,我個人喜愛的刀材 VG10 的硬度有 59 HRC,古日本刀所用鍛造鋼在刀鋒處硬度甚至達到快 60 HRC。

不過呢,一般餐具如果不是高溫烘製的瓷器,或是鍍上金屬塗層,表面硬度大多偏軟,尤其大量運用在戶外裝備的鋁合金的硬度更只在 10 HRC 左右。

如果使用高硬度的鈦筷便有可能在表面上留下刮痕,甚至刮出鋁合金粉末(曾有科學家認為鋁會造成老年癡呆症,不過已被指出是一篇問題研究,所以還有待驗證),除了會減少餐具的使用年限外,也容易在刮痕中藏污納垢滋生細菌。要是使用較軟的竹質、木質的筷子就比較不會有這種困擾。

當然了,還有一個更切身的問題,萬一在山區健行為了趕路,或是和朋友聊天一時不察等時候,不小心咬到了筷子時,起碼木頭材質的筷子可以吸收一定程度的力量,如果是鈦合金筷子,大概有七八成機率會崩掉你的門牙

木質筷子(攝影/林金亮)
木質筷子(Image: Jinliang Lin)

貓手是能用金屬筷膩

雖然鈦金屬不容易產生化學反應是個優點,不過表面容易氧化卻也是他的缺點,尤其遇到高溫時更容易變色,對於這種外在的視覺變化很容易讓人對產品安全性產生懷疑(雖然這是正常的化學反應)。

另外,鈦合金或是不鏽鋼筷子,有另一項特性是具有良好的導熱性(鈦:21.9 W/mK、鐵:80.4 W/mK、鋁:237 W/mK),但是這種特性到了戶外環境反而是種缺點。

在登山、露營旅行時,我們往往會需要一種物品具有多種功能,例如用筷子當撥火或是煮飯的道具,但是導熱性佳的特性在這時候,反而會讓使用者產生困擾(哎呀好燙)—— 不過大部分廠商不會用純鈦來製作,有些還會做中空或雙層設計,可以降低熱傳導率,比較不容易燙手。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把筷子靠近火源,不過迷走自己的烹飪習慣會使用筷子取代煎匙,就連在家裡也一樣,其實習慣的話還是挺方便的。

屬於環保筷的概念

雖然環保筷則的誕生主要是為了保護環境,不過無論是丟背包還是帶在身上其實頗讓人困擾,而且後續清潔也很麻煩,我並不認為這是優秀的攜帶型產品。

現在有一些餐廳開始提供重複使用的餐具,倒也不是一定需要用到環保筷。當然,如果你擔心外面餐具不夠乾淨的話,購買一雙不鏽鋼筷子或是竹質、木質筷子是我相當推薦的選擇。

這些筷子的價格便宜,重量輕巧,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隨時汰換,不會像貴俗俗的鈦合金筷子一樣捨不得丟。

我認為使用筷子的重點就像牙刷一樣,只要頻繁使用都會在表面產生微小細紋,因此挑選筷子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定期更換,會比你挑選材質來得重要(當然也不能亂選容易發霉、化學浸染、過度加工或是來歷不明的不鏽鋼)。

最後,我自己在親身選購與體驗各種戶外餐具的評估後,已經否定了筷子在戶外使用的必要性,比起帶著筷子,我寧可挑選一支有 2~3 種功能的鈦合金湯匙更加輕巧方便。至於餐刀則用平常攜帶的折疊小刀或是獵刀即可。

尤其戶外用品店近年常見的多功能「叉匙」,雖然匙的部分不如真正的湯匙好用,前端的叉子雖然有用,卻多少有點雞肋的感覺。不過出門在外追求極致輕量化的重點之一正是多工性,因此雖然喝湯會漏水,叉匙卻是一種極為適合戶外使用的裝備。

最後要提醒大家,攜帶叉匙出國可能會有一個小麻煩。如果是跟著手提行李一起過海關時,有可能被海關人員攔查,畢竟上頭的尖叉功能還是可能引起飛安疑慮。雖然我自己的通關經驗是沒遇到問題,但我不敢保證就一定能攜帶,請自己評估是否能接受當場被查獲丟掉的風險耐受度。

延伸閱讀

  1. 產品參考:和武器組合筷子
  2. 洛氏硬度試驗(英語:Rockwell hardness test),是簡便、迅速的硬度測試方法。洛氏硬度試驗方法廣泛應用於生產製造、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

文章資訊

作者/

發布日期/

留言

在〈擁抱戶外美食文化!如何選擇完美筷子?木頭 vs 鈦合金,挑對了讓你的用餐體驗大不同!〉中有 5 則留言

  1. 但用鈦湯匙的話不怕會刮花其他餐具嗎?

    1. 一樣會,我以前用的黑鋁鍋就被刮花了(所以現在都改用鈦材質)。

      不過筷子的施力角度大多數時候會和底部成銳角,湯匙的使用角度則比較鈍,還是有差別的。而且環保筷對於華人來說使用率會相對較高,鈦湯匙這類產品反而比較不會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當然在泰國拿出湯匙來吃飯完全OK)。

  2. 我上次用snow peak 的叉匙配Belmont 的鈦杯做碗,用了一次已經很多刮痕了。sosad
    有點想轉用Kupilka 的松木餐具。

  3. 鈦導熱快 到底有沒有常識?
    鈦的特性就是耐高溫跟耐低溫,很常用在航太工業
    導熱快 火箭還沒飛出去就整個燒爛了吧

    1. 導熱跟耐溫之間的邏輯在哪裡?而且您大概忘了,火箭上使用了大量鋁合金,包括引擎。

      另外,我指的導熱快,是相對於木頭材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