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Apple macOS Big Sur 作業系統 2020 更新體驗


蘋果電腦在 2020 年 11 月釋出的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正式版作業系統 macOS 最新版本「Big Sur」!從結論來說,實際強化效果沒有太突出表現,如果不想更新的人可以暫時觀望是否有臭蟲災情。

更新後實際操作一輪,筆者發現和上一代版本「macOS 10.15 Catalina」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整體設計風格變得更加精緻,雖然版面佈局變得扁平化,但是個別 Icon 圖示卻走回立體風的路子,不過色調用了更多冷色系,頗對筆者胃口。

macOS Big Sur 安裝介面

哪些 Mac 可安裝 macOS Big Sur?

  • iMac:2014 年與後續機型
  • MacBook Air:2013 年與後續機型
  • iMac Pro:2017 年與後續機型
  • MacBook Pro:2013 年底與後續機型
  • Mac Pro:2013 年與後續機型
  • MacBook:2015 年與後續機型
  • Mac mini:2014 年與後續機型

從蘋果官方網頁的介紹中可以知道新版系統主要在「Safari」、「地圖」、「訊息」以及隱私權保護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下面將針對比較主要的改變跟大家做一個介紹。

Safari 瀏覽器

以 Safari 瀏覽器為例,筆者在操作體驗過程中並不覺得任何突兀,除了新增頁面按鈕被換了位置,導致老會按錯不太習慣。

起始頁面部分包含更多資訊,包括喜好項目、iCloud 標籤頁、經常參訪網站以及閱讀列表等項目,一次排滿整個頁面,大大增加使用者的資訊瀏覽量,使用者還能參考下圖,自行設定想要出現的資訊。再加上與 iOS 版本 Safari 高同步性,讓不同裝置間的同步瀏覽性更加進步,這一點非常直得推薦大家習慣操作方式,能大大增加不同裝置間的互換性。

Safari 起始頁面設定選項

在標籤頁部分,只要將滑鼠游標移動到任何一頁,就能顯示該網頁的預覽畫面,方便尋找想要瀏覽的網站。不過在高用量情況下會有出現時間的延遲感,對筆者個人來說用處不太大。畢竟預覽視窗太小,實際能看到的內容也不一定能夠清楚辨識。

這次 Safari 在密碼保護部分有跟 Google Chrome 致敬的味道,會將已知外洩的密碼進行監控並提醒使用者要更改密碼。其實筆者在 Chrome 瀏覽器[1]中已經被警告多時,只不過那些被外洩的密碼都是筆者用在不太重要網站,倒也懶得更換。

雖然蘋果強調新版 Safari 在效能與電池續航力擁有更高性能,更號稱網站載入速度勝過 Chrome 50%,不過目前還沒有特別感覺到這些特點帶來的好處,就先當有好了(遠目)。

還有一點小建議,這次檢查過程發現瀏覽器進階設定中的預設編碼是「Big 5 HKSCS」,我個人建議手動改成「Unicode UTF-8」。

macOS 桌面控制

在桌面部分,最明顯的改變是桌面圖示變漂亮了,還有左側的「Dock 啟動台」圖示完全改變,帶點透明背景,可以避免遮蓋到工作區域。

老實說,筆者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以前的舊圖示,新版就單純變得像 iOS 的桌面集合,辨識度變低雖然可以改善整體風格,卻也覺得哪裡怪怪的。或許未來 ipadOS 與 macOS 會有更高度整合也不一定。

啟動台 Dock 與應用程式列表

右側的「通知中心/小工具呼叫鈕」在這版中遭到移除,改由點擊「時間」就能呼叫通知中心/小工具。少了一個圖示,對改善空間擁擠度效果有限,反而是點擊時間卻是叫出整排小工具這一點並不太直觀。

請參考下圖,小工具的內容版面和先前作業系統沒有太大區別,照習慣使用即可。倒是蘋果電腦將「通知訊息」跟小工具共同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版的「通知中心」這一點需要習慣。

Apple macOS Big Sur 小工具側邊欄

控制中心

雖然少了傳統的小工具按鈕,卻也多了一個「控制中心」按鈕。

請參見下圖,點擊該控制中心按鈕後,就能呼叫出類似 iPad 與 iPhone 的整合型控制介面。由於內建多項無線網路控制介面,倒是可以把選單列的其他 WiFi 與 Bluetooth 藍芽圖示直接隱藏,畫面變得更加簡潔。

Apple macOS Big Sur 桌面控制中心

有趣的一點是控制中心裡的功能圖示可以直接往外拖弋並釘選在選單列上,不用擔心以後想重新顯示 WiFi 按鈕還得找半天。而且可以極簡化選單列的圖示數目。

備註:控制中心的設定可在「系統偏好設定」中的「Dock 與選單列」中找到。

系統偏好設定

預覽程式與照片

筆者除了瀏覽器以外,最常用的系統內建程式肯定非「預覽程式[3]」(iPhone 和 iPad 則是照片程式)莫屬。根據官方說法,這次照片的新版本內建機器學習技術,讓「修飾」工具更強大,包括以下特點:

  • 可將「自然飽和度」效果套用於照片,並調整濾鏡與「人像光線」效果的強度。
  • 調整、濾鏡與裁切等功能現在支援影片剪輯,以便你為影片旋轉角度、增加曝光,或甚至對影片套用濾鏡。
  • 「修飾」工具現在使用先進的機器學習,去除照片中的污點、塵粒與其他瑕疵。
  • 查看和編輯「說明」(之前稱為「描述」),以在「資訊」面板中為照片與影片加入相關資訊。

注意,新版照片程式僅支援有限的蘋果電腦,如果你不是下面型號的話,無法使用最新功能!包括:

  • 2016 年推出的 MacBook Pro (15 吋與 16 吋機型) 或後續機型
  • 2013 年推出的 Mac Pro 或後續機型
  • 2014 年推出的 iMac (Retina 5K 機型) 或後續機型
  • 2017 年推出的 iMac (Retina 4K 機型) 或後續機型
  • iMac Pro (所有機型)
預覽程式

很不幸的,工編的 MacBook Pro 是 2015 年版本,因此無緣測試新版照片的強大功能所能帶來的驚喜(例如筆者很想嘗試的人像光線就找不到門)。不過前面提到的幾個實用的照片功能倒是也能在筆者電腦中找到,就不曉得是否為背後運算效果的差異,未來有機會借到新電腦再來幫大家進行測試。

實際測試目前的功能後,在預覽程式中比較讓我注意的只有可快速框選的「立刻 Alpha」,可達到快速去背效果,而且練習幾次抓到閾值操作技巧後效果還不差。另外除了繪圖筆以外,還有一個塗鴉,兩者功能類似,不過塗鴉是在繪製完後還可以決定是要維持原本手繪線條或是轉為圖形,實際使用下來用途堪稱普通。

另外在照片程式部分,包括基本的光線、顏色外,還能進行邊緣銳化、雜點消除、色彩通道修正、曲線、色階以及手動塗抹修飾,已經具備中階修圖軟體該有的功能了。

工編這邊要特別抱怨一點,過去預覽程式上方會顯示檔案名稱,只要用滑鼠游標點擊一次,就能輕鬆更改檔案名稱。但是新版介面為了整合內縮到版面設計內,現在可能最多會點擊到三次才能更改名稱,手續繁雜加上名稱區塊隨意變形都很讓人困擾。

地圖與訊息

由於在亞洲地區,蘋果的地圖沒有 Google Map 來得好用,而訊息也沒 Line 或 FB Messenger 來得普及,因此這邊略過不表,有興趣的朋友就自行玩過一遍吧。

簡單來說,蘋果地圖這次更新部分,強調在室內地圖與指南應用上提供更豐富的內容,還能發掘有趣的地點,加入「喜愛地點」或製作「指南」跟朋友分享。

不過問題還是跟過去一樣,他們合作的資訊內容提供商是 Yelp,或許在美國是很強大的參考來源,但在亞洲就難以跟 Google 內建資料庫相提並論。

即便 Apple Map 可以提示店家是否支援 Apple Pay,卻沒有告知其他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可能性,就長期使用觀點而言還不如不看。

新版地圖介面

另外,新版地圖提供指南製作功能,可以跟「Google 我的地圖[2]」一樣製作專屬旅遊景點地圖。但實際應用面上卻不夠好用,反而造成畫面版面雜亂,如果再加上今年特別強調保護眼睛的夜覽模式黑色介面,會讓眼睛看得相當痛苦。

參考文獻
  1. Google Chomre 安全性檢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 Chomre 瀏覽器上開啟連結,檢查網路環境的安全性。
  2. 用 Google 我的地圖 My Map 自訂旅遊地圖,規劃一場超精彩國外旅遊假期
  3. 蘋果電腦 Apple macOS 預覽程式,簡單好用的影像管理、編輯軟體
  4. 新手警告:蘋果電腦「照片圖庫」注意事項與操作教學(Apple macOS Mac & Macbook 適用)
分享這篇文章:

使用 Email 訂閱 最新消息不漏接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隨時可取消訂閱。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