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網站:

隱翅蟲危害 春夏危險昆蟲預防與皮膚炎治療

隱翅蟲(Rove Beetle),是一種身體呈現橘黑相間色彩的昆蟲,其體液的威脅已經讓許多人在夏季的夜裡受到皮肉之苦的傷害。有毒的體液讓他被封以自走式毒氣彈的臭名。

隨著天氣越越來越熱,這隻令人聞風喪膽的小蟲子又開始讓人提心吊膽起來。或許不少人知道牠,不少人還遇過牠,也有不少人吃過牠的苦頭,但其實有相當多人完全不認識牠,我原本也是其中一個。

隱翅蟲可能帶來的皮膚炎以及灼熱潰爛感,讓我們必須對這種小昆蟲有更多的認識,才能做出有效的預防與治療策略。

我發現隱翅蟲這種生物的存在還是近幾年的事。在淡水,我可真沒遇過這隻小蟲子。第一次真正看到牠的長相,是在研究所的實驗室中。別誤會,我雖然讀的是雜工所,但並不是在研究昆蟲生態。

當時研究所實驗室建築物的周遭都是荒郊野外,實驗室還在建築物的五樓,對外窗甚至裝了紗窗(破洞很大),我卻在兩個夏季中仍然看見三次之多,想必當地的族群分佈比例已經相當濃密。

隱翅蟲是什麼樣的昆蟲?

隱翅蟲,Rove Beetle,具有特殊的鞘翅構造,將翅膀與上腹部隱藏住,只有飛行時才會張開雙翅,故而得名(話說瓢蟲也是將翅膀藏在那個半球體外殼下)。

隱翅蟲為節肢動物門的隱翅蟲屬,共分 14 亞科 900 餘屬,全世界共有兩萬餘種的近親。體長約 0.5 至 1.0 公分,形似螞蟻,一不注意會很容易忽略牠們的存在。

Staphylinidae-隱翅蟲
Staphylinidae ( Fauna germanica.Bd.II, Stuttgart. 1909 )

目前最為國人所熟悉的隱翅蟲,當屬上圖右的「黑隱翅蟲」與圖左的「褐毒隱翅蟲」,其中褐毒隱翅蟲的身體胸部呈橘黃色,中腹為呈現橘黑相間的環紋,而頭、上腹與下腹則為鐵青色,俗稱「青螞蟻」,其特殊的顏色分布,讓牠比起黑隱翅蟲更容易被人類察覺。

但是大家別忘記,這些隱翅蟲的體長最多也就是一公分左右,對於我們這些對昆蟲生態不瞭解的人,要能夠詳細辨識蠱種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度。

我自己認為最容易辨識的方法,還是隱翅蟲身上最顯眼的橘黃色部位(換句話說,我對黑隱翅蟲就完全不會有警覺性),一旦發現有類似特徵的蟲子,躲遠遠就對了。就算我平常喜歡登山,可也不是會去招惹蟲子的人。

800px-Paederus_littoralis-隱翅蟲
Paederus littoralis (Photographer: ©entomart)

前面提到我的實驗室周遭都是荒郊野外,大家也就應該猜得出來隱翅蟲的生態習性為何。田地、草地與樹林等環境,都是隱翅蟲的最愛。加上隱翅蟲具有趨光性,我們在白天不容易看到。但是一到晚上,隱翅蟲卻容易入侵住宅等有燈光的場所。

隱翅蟲的主要活動時間,在每年 4 月至 10 月之間,以夏季為主的活動期,剛好與人們的生活型態相配合,導致人們被隱翅蟲所傷的新聞,在一年裡頭總是可以聽見幾回。

例如:當室內未開冷氣而大開門窗時,容易引蟲入室,在睡覺中誤壓隱翅蟲,或是騎乘機車時,因為嫌熱而未戴全罩式安全帽,導致隱翅蟲飛入眼睛差點失明等新聞,有興趣的人可以進一步用這些關鍵字去 Google 查詢。

當然,新聞往往會被誇大,尤其是在網路上流傳的各類消息 ── 近日臉書上就流傳著要大家小心隱翅蟲的消息,配上一張小女孩手部腫得像兩三顆網球大小的腫泡,確實讓人對這種蟲子更加擔心不已。

但實際上當我去搜尋相關病例時,根本無法發現如此嚴重的案例,該圖顯然有張冠李戴之嫌(鷹眼追追追)。

隱翅蟲毒性危害的預防及治療

最常聽見隱翅蟲帶來的麻煩,就是隱翅蟲皮膚炎(Paederus Dermatitis)

隱翅蟲本身不會螫人,但是有些人看到蟲子上身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直接拍打,甚至是在沒有實際看到蟲體,就只是感覺身上有不對勁時也會下意識的拍打,這樣的舉動對於蟲子而言,相當於我們人類走在路上被飛機撞到。

如果運氣不好,沒真的打到蟲子也就大家相安無事,如果運氣太好,讓隱翅蟲在你身上爆漿開來,這時候隱翅蟲體內富含的「隱翅蟲素(Pederin)」便會噴濺到身上。

隱翅蟲素是一種極為刺激的物質,只需要接觸 10 秒左右,就會感覺到劇烈的灼痛感,並造成皮膚接觸面的潰爛。此時,你又用身體部位擦拭沾染上隱翅蟲素的皮膚時,反而會將隱翅蟲素在身上塗抹擴散開來,進而造成大面積的皮膚潰爛。

所以大家要記住,千萬不要像小學生一樣,老喜歡用手腕處去擦鼻涕後又到處沾沾抹抹,養成習慣後,很容易就將隱翅蟲素沾沾抹抹到身體其他部位,最嚴重的當然還是眼睛或嘴巴等器官,或是(馬賽克消音)。

paederus_dermatitis_kissing_lesions_1_061030
真實版的隱翅蟲皮膚炎(Paederus Dermatitis)

在我長年的翻山越嶺經驗中,如果你覺得有蟲子掉到身上,除非是螞蝗或是水蛭,最好的方法就是像狗剛洗完澡一樣,用力甩(笑),或者是用嘴巴吹氣,將隱翅蟲吹離身上。接著才是決定要放生或是完殺牠。

另外,隱翅蟲在爬行時,也會從關節腔分泌出微量的隱翅蟲素。因此在過去的民間說法中,有種「喇牙尿」會讓碰到的人產生皮膚發炎或是潰爛,但真相卻是隱翅蟲在搞鬼。

牠們爬行過的皮膚,會出現線狀的紅斑,接著可能形成水泡或潰爛,但是只要處理得當(先用大量溫水沖洗,再尋求醫師協助),基本上在一星期左右即可痊癒。不過仍要小心護理,避免細菌感染等其他危害。

隱翅蟲雖然會飛行,但是飛行的速度不會太快,爬行速度更慢。我曾經在實驗桌上用衛生紙慢慢的虐殺過兩隻。由於深知牠的體液含有刺激性物質,因此我在將蟲體處理掉的過程中,還特別用高濃度酒精將其爬過的範圍都擦上幾回,為的就是將殘留的隱翅蟲素給清乾淨。

只是能不殺就別殺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完全隔離與清除隱翅蟲素,與其如此不如留牠一個活口,以免畫虎不成反類犬。

最後,大家在夏天即將到來之際,開始要多注意去荒郊野外的穿著,避免穿著短袖上衣跟短褲就往草堆裡頭衝。晚上睡覺時最好也將對外門窗關好,盡量不要開燈睡覺,免得隱翅蟲趁沒人注意時飛進家裡,那可就是相當不妙了。

文章資訊

作者/

發布日期/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