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網站:

每年來到夏天,高溫炎熱的天氣總讓人大喊吃不消,許多為了能夠消除身上的異味與衣物汗漬,會在身上塗抹或噴灑一種「止汗制臭劑」,或是採用民間偏方,用於延緩出汗情況以及添加身上的香味。但是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錯誤的止汗方式其實會給你的身體帶來傷害?

在民間偏方中,會使用乾淨的生薑切片、辣椒碘酒、山藥等擦拭腋下,卻反而讓柔弱的肌膚容易因刺激而紅腫。

因此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特別提醒民眾,若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者,應先就醫請專科醫師協助治療,千萬不要私下用偏方,反而造成肌膚不可預知的傷害。

「止汗制臭劑」的作用機轉則是透過鋁鹽膠狀物質阻塞汗管,達到抑制皮膚表層出汗的效果,並減少體臭的產生。然而網路上曾經流傳過一則消息,指出止汗制臭劑會引起淋巴阻塞,引起乳癌或是造成阿茲海默症。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美國國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及阿茲海默症協會(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研究表示,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證明,乳癌及阿茲海默症與止汗制臭劑有關。

此外,食藥署徵詢專科醫師後表示,止汗制臭劑使用時只有少部分塗抹量會進入汗管,且目前我國對於止汗制臭劑使用的成分均訂有限量管理規範,食藥署表示將會持續注意國際間動態,如確有證據顯示相關成分具有健康關聯性,將積極採取相關管制措施,亦請民眾毋需聽信網路謠言而過度恐慌。

食藥署提醒,使用止汗制臭劑的最佳時機,是睡前或肌膚乾燥時,當大量流汗、運動散熱時,則使用效果不佳。此外,刮毛後的肌膚可能有傷口,建議不要使用。要注意的是,止汗制臭劑和防曬劑不一樣,不需要常常補擦,過度塗抹反而容易刺激皮膚!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