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網站:

有一年當筆者還有學生身份時的暑假,不曉得哪根神經發作的朋友,突然問道要不要一起做個火箭玩玩(想玩高危險物品,有著學校的學生身份簡直堪比免死金牌)。

當時天真無邪的我們認為不就做火箭嘛,應該跟放沖天炮差不多簡單。當時的目標也就是能飛離地面而已,如果能飛到十來公尺高更好。

當我們正開始構思結構,尋找配方以及材料時,卻在無意間察覺到水電材料行的老闆似乎對我們的小玩具頗感興趣。

經過筆者與友人兩人一再 煩人 追問,他才娓娓道出自己其實跟幾位朋友也私下在玩火箭,而且弄到不少真材實料媲美國軍能拿到的好貨。(人類果然很容易被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吸引而喪失理智的判斷力,守口如瓶這種誓言只是朵浮雲啊。)

一聽到原來有高手就在你身邊,而且還是在巷子裡,我們兩個人很自然想請這位大師在空閒時指導我們一二。不過他卻是立刻嚴詞拒絕 —— 看來理智恢復了。

也是後來才曉得,原來中華民國還有著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這種東西,少年時代就是傻傻不懂事吶(熱茶)。

所以,今天的結論就是,不論你想玩什麼,請趁 12 歲以下(毆飛~~~)。

幾年後,筆者看到一部民國88年在國內上映的電影,片名叫做「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

十月的天空 October Sky
十月的天空 October Sky

這部電影是由片中男主角「荷默·希坎姆(Homer Hadley Hickam, Jr.)」自傳改拍而成,相當溫馨的一部小片。內容是關於一群少年們相互合作製造小火箭的真實故事。

筆者看完電影後有個感嘆,怎麼別人的失敗總有師長、長輩在協助,筆者的失敗怎麼都沒有?倒是經常遇到一堆潑冷水,甚至禁止筆者去做某些事情的師長與長輩們。妙的是,過個幾年後,這些人還會詢問筆者怎麼沒繼續做。

其實這都是馬後炮,事實上筆者在歷經火箭原型開發階段的失敗後,就把目光轉移到不久後的一項教育部競賽。雖然之後入圍第一階段,不過跟當時掛名的指導教授意見不合,他後來竟然在沒有問過我們團隊的情況下,私自跟主辦單位提出退賽申請(攤手)。

後來這個老師又拿同一套東西去打下一屆比賽,好像拿到第二名吧,不過當初的系統問題依然存在(熱茶)。

說到這裡,筆者乾脆再提一下。

當時在設計比賽原型的過程中,因為傳統感測器在量測訊號上有很大的失真。於是筆者詢問那位教授,「某種結構」的設計應該可以改善傳統感測器的缺點,並且強化訊號的擷取質量。

但是他在當下立刻駁斥筆者不要胡思亂想,還說傳統感測結構應用是經過多少工程師努力的心血吧啦吧啦。……… 後來筆者在他的電腦裡看到相同結構的專利申請書(FUxK 凸)。

呃,說到這裡,筆者又想到當時破解學校網……… 這個就不能說了。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