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原來這就是戰爭…電影心得與評論


MOD 隨選電影最近上檔一片戰爭電影《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描述一位長期在戰場前線奔走的英國女性戰地記者 Marie Catherine Colvin(瑪莉.凱薩琳.柯文)採訪利比亞內戰(敘利雅(Syria))遭受戰火波及受難者以及最後殉道於敘利亞霍姆斯(Syria)戰場上的故事。

Marie Colvin 是當時唯一深入被圍攻城市的英國記者,深入採訪過車臣、科索沃、獅子山、辛巴威、斯里蘭卡及東帝汶等險地,是戰地記者中的大師級人物,標誌性特徵是「獨眼女俠」,這是她曾經在報導「斯里蘭卡內戰」時被敵對軍人以榴彈炮攻擊而失去左眼後所留給世人的印象。

《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以類似紀錄片的手法拍下 Marie 內心的困境以及戰爭的殘酷,或者這兩者原本早已交融一起無法分離。

在電影中,Marie Colvin 面對自己在榴彈砲攻擊事件後出現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Syndrome, PTSD),卻又無法回歸平淡撰寫安逸的園藝新聞(這個梗被一堆人提好幾次,幫園藝新聞記者哭哭)的交戰中掙扎。

但是每當面臨戰爭中受到壓迫的戰爭受害者時又立刻捲起袖子投入最前線的危險地帶之中,或許也只有這種人才能在那種高壓力環境底下稍微正常吧。尤其當 Marie Colvin 單獨採訪軍隊大統領時,當面直言不諱的批判讓我在螢幕前面都提心吊膽起來。

「沒有神智正常的人會去做妳的工作,如果連妳都失去信念,那我們其他人還有什麼指望?」報紙編輯對內心快崩潰的 Marie Colvin 說出讓人感觸的話語。

A Private WAR

話說回還,讓我想寫這篇的原因其實不在這部電影的內容,所以我才會在標題說「另一種」,也就沒特別將電影細節做成紀錄。由於這部片的主角是真實存在過的戰地記者與攝影師,留下許多珍貴的現場照片,這些戰爭前線的照片做成片尾紀錄形式。

當我第一眼看到那些照片時,立刻察覺到一部戰爭電影即使如何砸大錢模仿得唯妙唯俏,依舊跟真正的戰場嚴酷無法相提並論。電影的畫面拍攝的有如精雕細琢的藝術品般,各種角色的移位安排與畫面取景角度都相當程度受到導演一個人的風格所影響,但是戰地攝影師拍出來的照片卻是非常粗獷原始而且突兀,讓真正戰爭現場的張力與電影表現出來的感受有極大落差。

因此大家在看這類戰爭電影時也別抱持著「喔,原來這就是戰爭。」因為兩者根本有如溫室的花朵與沙漠仙人掌花的不可彌平之鴻溝。

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電影資訊

戰爭背後,真相是唯一的武器

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是當代最偉大的戰地女記者,並有「獨眼記者」之稱。她是首位進駐斯里蘭卡的外國記者,並在當地蹲點六年之久。身在戰火最前線的她長期在戰亂當中奔走,揭發戰火之下的真相,並為平民百姓發聲。為了報導凶險的「斯里蘭卡內戰」,她被戰火波及而失去左眼。然而她不因此示弱,反而自豪地戴上有如海盜般的黑色眼罩,與戰地攝影師保羅康羅伊(傑米道南飾演)繼續在戰場上穿梭。這樣的生活方式,讓瑪麗深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折磨。即使如此,那股報導真相的強烈慾望,還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她拉回戰場當中。直到,她來到生平所見最慘烈的革命——「阿拉伯之春」。

  • 導演:馬修海涅曼(Matthew Heineman)
  • 演員: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中文名「裴淳華」,讓我印象最深的電影是跟布魯斯威利合作的獵殺代理人)、 傑米道南(Jamie Dornan)、史丹利圖奇(Stanley Tucci)。
  • IMDb分數:6.7
分享這篇文章:

使用 Email 訂閱 最新消息不漏接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隨時可取消訂閱。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