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網站:

維也納大學最新出版的一篇研究報告《Conceptualizing socio-hydrological drought processes: The case of the Maya collapse[1]》指出,馬雅文明消失的原因之一,或許是因為缺水。

在一個簡單的基本社會循環中,當一塊土地上有了豐沛的水源才有可能提供充足的食物,而有了充足的食物後就可以讓當地人口總數激增,但是人口的快速增加卻會嚴重加劇土地對水源更嚴苛的需求。

即使馬雅文明時期就已經有了水庫這種基礎建設,可以幫助整個文明度過短暫的乾旱時期,甚至提供穩定供水而有促進人口快速增長的價值。然而,一旦土地上居住的人類逐漸超過土地可容忍數量,水資源卻又始終無法對等增加時,反而會因為水庫具備的儲水能力,改變民眾原有的生活習慣,造成人口大量移居在同一塊土地上,結果就是水供應一旦長時間匱乏時,將形成社會上極度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維也納大學的研究團隊指出,當水資源供給能力達到高峰期後,如果一旦出現嚴重缺水的時期,這時候很有可能就是導致社會崩潰的最後一根稻草。

雖然這篇研究只是世界上眾多研究馬雅文明的其中一個團隊所推想的論點,且從現代史的角度來看也很少出現因為缺水所導致的滅國事件。不過大家是否仔細回想過,今年的臺灣本島上似乎有點乾?連夏天時需要的颱風都只出了一個,而且還只是輕輕掃過南部陸地,缺水問題或許從逐步邁入秋天的現在才正開始緊繃。

[1Conceptualizing socio-hydrological drought processes: The case of the Maya collapse.

文章資訊

作者/

發布日期/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