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在冬天大雪測試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項(以日本北海道為例)


這篇主要是我個人在實際使用的心得紀錄,沒有精密的科學儀器驗證,也沒有詳細的數據作為佐證,單純提供給同樣身為尼康 Nikon 用戶一個操作心得(其他 Canon、Sony 一樣可以啦),下次帶著心愛單眼相機來到冰天雪地的土地時,可以有個操作方式的參考依據。

這次作為測試對象的是尼康 Nikon D810 數位單眼相機,N 家在 D500、D5 跟 D850 之前的中高階主力相機,即使擺在現在市場上一樣還是能搬上檯面的相機(但是被 D850 這老妖怪全面打趴在地上就是了)。

測試環境是在二月的日本北海道,平均氣溫在 -5°C~-12°C 之間。相機的使用方式為在戶外時全程吊掛在肩膀上,無論是白天或是沒照片拍的夜晚,相機本身沒有受到特別保護(例如網傳的暖暖包或是塞在懷裡),有時候一進溫暖的餐廳會發現自己怎麼揹了一塊冰磚。

先來說明一下大家最在意的鋰電池在冰天雪地下的鋰電池效能是否會嚴重降低。

答案是真的會,但還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

Nikon D810 使用光學觀景窗取景,低耗電量原本就是這類相機的專長,跟 SONY 使用電子觀景器 EVF Viewfinder 的耗電量簡直有如雲泥之別。實際上只要多準備一顆電池差不多就能應付日常一天所需的拍攝量,晚上回旅館時再充電即可。我在旅行時的拍攝習慣大約是三天左右才需要換一顆電池,但是在北海道大約拍了一天半就差不多見底了。至於專業商業拍攝的無限連拍就自己多準備幾顆了。

建議大家可以將備用電池放在外套內側的口袋,如果發現相機的電池效能急速降低,可以立刻抽換上保暖過的電池,這樣輪流使用恢復正常的電池就讓拍攝進度不受到影響。

至於液晶螢幕顯示屏如果處於寒冷環境應該會出現的殘像或是單色線條,我在 Nikon D810 身上也沒有發現這些問題。至於整台相機在實際操作後,攝影能力其實和正常溫度並無兩樣,這一點倒是讓我頗為滿意。

冬天相機拍攝的最大問題

其實真要計較的話,我認為冬天攝影的最大麻煩倒不是相機或是鏡頭本身會出什麼問題。以 Nikon 官方公布的資料來看,雖然適合工作溫度在 0°C~40°C 之間,但也只補充說明低於零度可能無法使用相機的全部功能,並沒有用「威脅」的方式禁止你在超低溫環境下工作。

實際上在寒冬裡拍攝作業後,最麻煩的是溫差變化過快造成的冷凝現象。

我們原本有在考慮是否要使用雙相機,經過這一次北海道的冰雪考驗後,已經開始商量要買哪一台相機來當主力機,而這台 D810 就準備當作第二相機了(遠目)。

在冰天雪地裡想要更換鏡頭,基本上你得先找到一個房間,而且這個房間裡的濕度還不能太高,否則你的冷凍相機一進房間就會有冷凝液體出現在表面,這時候可沒人想會去換鏡頭。

想要避免相機出現冷凝現象,你可以做下面兩件事:

  1. 收納:在進入室內前,將相機收納進相機包裡。由於相機背有著相對封閉的空間,從室外進入室內時,空間溫度可以用比較緩和的方式慢慢上升,加上包包裡的空氣原本就比較乾燥,如此一來就能避免出現冷凝現象了。
  2. 拆開:進入室內後,將鏡頭蓋、鏡頭、相機、記憶卡、電池等可拆卸部件全部拆開來,各自獨立放著乾燥。由於冷凝現象不只會出現在相機表面,甚至連相機內部、光學鏡頭內層都可能出現。一旦出現冷凝現象,這時候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儘速保持乾燥。所以將可拆開的部位全部卸下後,各自獨立乾燥,可以最大化避免相機光學元件和電路系統受到水氣影像(當然能避免這種狀況還是盡量避免),不過在拆解時也要注意自己所在環境是否足夠清潔乾淨,否則完全拆開卻讓灰塵髒物跑進去就更不划算了。

這一次我在三個地方都發現相機出現強烈的冷凝現象,三個地方全部都是餐廳。餐廳就是個跟水與油打仗的場所,濕度之高自然不難想像。其實寒雪紛飛的冬天原本就有強力的吸濕反應,很多地方其實都不用太擔心出現冷凝現象的,只能自己多注意一點,或是確實執行上面提到的用包包收納的方式。

另外對於雙相機要如何挑選這件事,無論是 Nikno 或是 Canon 這種比較大台的單眼相機雖然被很多人覺得太重,只是一旦在極端環境下操作才能真正發現這種機身才是能讓人安心的設計(你帶著厚厚手套去操作 Sony A7RIII 以及更改設定看看),原本還在考慮是不是要買 Nikon Z6 跟 Z7 這兩款最新微單眼,現在直接果斷放棄,只準備在 D850 跟 D500 這兩台中挑選一台了。

分享這篇文章:

使用 Email 訂閱 最新消息不漏接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隨時可取消訂閱。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