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朋友的臉書訊息後方,都會加上一個「 覺得美妙」之類的系統訊息,不由得浮起一股淡淡的幸福感,臉上也掛起了一個大大微笑。
看來是臉書新推出的有趣功能。很可惜,這套表情符號目前還不支援臉書的中文介面。因此,我們必須先將臉書切換到英文介面。
下圖是中文介面下的留言框原樣。

在臉書右上角點選「齒輪」符號,再點入「帳號設定」。

在「一般帳號設定」中,右側框下方有一個「語言」欄位,我們將主要語言改為「English (US)」,並按下「儲存」。

完成上面的語言更改後,臉書的畫面就變成英文模式。
請參閱下圖所示,在原本的臉書留言框底下,多了一個表情符號選項(臉書貼心的提供教學泡泡)。

在我們點下表情符號選項後,會跑出如下圖所示的「符號目錄」,目錄中提供可顯示情緒的「感覺」狀態,以及許多「行為」狀態,包括:
- Feeling | 感覺
- Watching | 看
- Reading | 讀
- Listening | 聽
- Drinking | 喝
- Eating | 吃
- Playing | 玩

如果試著點選 Feeling,便會跟著彈出在感覺狀態下的更多「表情符號」以及對應的「文字狀態」(例如 Happy | 快樂、Sad | 傷心、Tired | 累等),總數高達 40 種情緒的感覺狀態。

下圖是我點選 Feeling > Lost 之後顯示在留言框中的實施例,前面可再寫上留言內容,或是上傳照片,跟一般留言方式相同。

如果想在留言框直接改變表情符號,可以點選已出現的表情符號,並進行替換。

不過這樣修改過的表情符號,會跟最初的文字狀態(如:Lost)湊不上話,運氣不好會被人當成神經病(像是笑臉符號配上傷心文字情緒時 XD)。

完成留言內容後按下發送,該留言便會顯示在時間列上,這時候看起來會更像神經病。

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這套表情符號仍僅限英文系統使用,不過臉書已經提供了中文譯文。所以很可能在你選出”自認為”好的表情符號時,相對應的文字狀態的中文翻譯可能會讓你跌破眼鏡。
畢竟我們的中文字實在太優美了,不是臭老外能懂的囉。
像下面這張圖,我原先選擇的 Lost 硬是被翻成「覺得迷惘」,這與我原先認為的「覺得失落」差之甚多。如果不巧再配上不對的前言後語,很可能本意盡失,甚至鬧出家庭革命呢(謎之音:自己英文不好還怪臉書)。

所以在現階段來說,我個人還是建議還是小心使用這套有趣的表情符號為妙 — 不過這樣也頗有趣。
商業價值:
臉書這項功能如果再搭配上後台統計,不僅可進一步強化使用者資訊的收集,在往後商業化廣告中也能有更進一步的利用。
例如在前面提到的「行為狀態」符號目錄中,透過廣告行銷的方式,將付錢是老大的廣告主的產品排在前頭。
以閱讀為例,就是將內容變成臉書版的黑暗暢銷排行榜(臉書CFO突然眼睛一亮)。
另外請參閱下圖,我們可以發現在 Watching 底下還有一排小字,壓根就是付錢是老大的電影與 NBA 廣告啊!(臉書CFO眼睛爆光)。

可能爭議:
我一向認為臉書在年齡管理上因受限美國法規的關係,顯得相當嚴謹。不過在底下三例中,臉書讓我有了不同的想法。
第一例,下圖是我選用 Drinking > Whiskey 的留言訊息。我想這部分容易造成「在未成年者的臉書上推廣飲酒」的過度聯想。

不過 Drinking 底下雖然提供了下圖所示的各式飲品,但目前沒看到預設有任何酒精飲料的存在(很可能只是熱門度不足)。

其實 Whiskey 同樣不在預設的選項中,因此我是透過臉書提供的 ADD 新增功能,自行輸入而成。
我想這一點是臉書擔心被控汙染青少年,才會自行限縮其功能,不過未來酒商們的廣告預算是否會投入其中則就不得而知了(只要進行年齡管理,理論上就不會將錯誤廣告投遞到未成年者身上)。
第二例,更進一步尋找 Eating > Cigarettes,可發現香菸資訊也相當熱門(汗)。

第三例,興致一來,找了更危險的東西:「海洛英 Diacetylmorphine」,結果真的存在相關條目。

幸好從臉書搜尋中進入那三個”危險”的條目中,實際上沒有任何可議之處,第一個是維基百科的專頁說明,另外兩個是沒有內容的專頁。這同時也讓我發現到,如果以後要在臉書上開設違法社團、專頁,其實有著相當模糊的操作空間。
發現的臭蟲 Bugs:
- 配合照片傳送的狀態下,雖然之後在編輯照片時可以刪除表情符號,不過卻沒辦法再加入新的表情符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