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WFH防疫需注意哪些事情?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警戒狀態拉升到第三級甚至可能進入第四級警戒狀態,眾多企業已經開始分流管制,或是開啟在家工作(Working from home,簡稱WFH)居家上班等防疫措施。
科技、生活、旅行、攝影、創意、設計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警戒狀態拉升到第三級甚至可能進入第四級警戒狀態,眾多企業已經開始分流管制,或是開啟在家工作(Working from home,簡稱WFH)居家上班等防疫措施。
隨著3C電腦、手機科技和網路世代到來,全球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成人出現活動量不足問題,每年約有500萬人死於「沙發馬鈴薯」的生活型態。
小米手環 4 代跟 3 代有兩個最主要的差異,一是螢幕顯示從單色變成彩色;二是運動感測器從三軸傳感器變成六軸感測器,更精細的人體動作偵測資料可以讓後端進行更多運算處理,相信未來支援的應用會更加多元化。
從五月開始天氣逐漸變得濕熱,即使捱過了夏天暑氣,在秋意逐漸轉濃時,秋老虎帶來的悶熱感完全不亞於梅雨季節剛過的不舒適感,許多人為了避免腋下衣服濕成一片或出現異味,止汗劑產品在這段季節是許多人浴室和包包內的必備聖品。但是你曉得止汗劑有致癌危險嗎?而且你知道止汗劑的正確用法嗎?
2017 年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假 9 月 28 日至 30 日於臺北世貿一館盛大展出。外貿協會今天(19日)舉辦展前記者會,搶先曝光多件創意發明品。同時也宣布今年將設置新南向專區,邀請越南、菲律賓、印度、泰國及新加坡等7國參與,加強新南向國家鏈結。
每年來到夏天,高溫炎熱的天氣總讓人大喊吃不消,許多為了能夠消除身上的異味與衣物汗漬,會在身上塗抹或噴灑一種「止汗制臭劑」,或是採用民間偏方,用於延緩出汗情況以及添加身上的香味。但是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錯誤的止汗方式其實會給你的身體帶來傷害?
搭飛機出國旅行的隨身手提行李中,禁止攜帶的 7 大類物品項目!請大家在做行前裝備檢查時,注意表列物品不要整理到手提行李袋,也不要放在衣物攜身帶上飛機。
目前國內運動風氣漸漸成形,過去許多不正確的觀念也在慢慢改變,現在慢性病病人也不再因噎廢食而完全不做運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特別教民眾 4 招輕鬆運動保養身體的方法,可以協助慢性病患及高齡長輩即使運動也能預防心臟病猝發。
本週氣溫直直落,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週末兩日氣溫甚至會下探13度低溫,家中有高齡長者的朋友一定要因應此低溫的迅速變化,替家人做好保暖防寒工作,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突發狀況。
有些人在運動後會出現頭暈或是頭疼的生理現象,症狀輕微者頭暈目眩,症狀嚴重時會頭疼劇烈、噁心嘔吐,甚至暈倒在地。其實這是體育運動中常見的一種病理現象。發生原因可概括為以下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