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對事不對人的貼心,卻失禮傷害別人的錯誤說話技巧


你是否會說話?事實證明很多人往往容易在重要場合說錯話而把事情給搞砸,例如讓女朋友氣到奪門而出,甚至讓千萬訂單的大客戶氣到甩頭就走。

更糟糕的是當你都因為說話得罪人了,往往卻只能待在現場一頭霧水。

專家告訴我們,有些人自以為只是心直口快,卻是不得體的體現,說話是一門看似簡單,其實非常複雜的學問,就算列入必修課程都只是剛好。

如果我們都能因地、因人、因事、因物做適當的發言,就能提高自己的說話力。

說話得體不只是用字遣詞,更包括對局面的判斷、聽者心理反應的掌握,語言與場景才能彼此相襯。

接下來,我們在這篇文章中,將天下雜誌《對事不對人?2種自以為貼心、其實最失禮的說話法》關於說話技術的重點進行摘錄與整理,並提供學習筆記與心得分享,讓大家可以讓說話更加得體,更能以同理心溫暖他人。

說話應該避免的心理盲點

一,對事不對人

很多人認為自己只要「對事不對人」,說自己「該講的話」就好,不必浪費時間照顧別人的感受。

但事實上真正造成工作做不好的原因歸根究底還是出在「人」身上,要是偏離問題的根本,反而讓對方把這次溝通視為「保護我的自我跟攻擊你的自大」的結論,造成偏離「就事論事」的目標更遠。

二,心直口快

「心直口快」的說法只是藉口,尤其這些人背後的隱藏邏輯,總是膨脹自我,貶視別人。

三,不請自來

人都不喜歡「不請自來」的批評!例如老師永遠把別人當學生,老鳥把菜鳥的挫折當小事,或是老大喜歡輕易表現他能罩你,這些角色互動的共通點,都是有意無意地「讓別人覺得渺小無知,突顯自己很厲害。」

四,隱藏的議題

部屬讓老闆認為說話不得體,多半是沒抓到主管心中「隱藏的議題」(hidden agenda)。

開口前先懂得「聽」

話要說對,得先懂得聽。最基本的聽,是聽清楚對話,不要雞同鴨講;進階級的聽,則是對人察言觀色的敏感度,跟將心比心的同理心。

想要學會聽,需要時常自我反省與反覆練習,尤其是那一些讓人感覺「妙語如珠」的人,往往都有過一段時期的特別磨練。像隨身攜帶的小冊子,密密麻麻寫滿每天聽到的好話、名言或是與部屬之間的重要對話、後續發展。

先說不一定就贏,講話真正的影響力不在快而是醞釀。

站在台上的表現,不如透過事前準備、先行溝通,或中場休息時把人拉到外面聊,反而能更無壓力、完整地陳述立場。人和並不是檢驗說話得體與否的唯一指標。所謂「盱衡時勢」,也包括緊要關頭展現該有的架勢,有所堅持與伸張主張。

建立多頻寬的說話彈性

很多人為了應付各路人馬會出現許多相同反應,例如對方摔盤子,那我也一定要摔,否則就輸給別人;要讓下屬好辦事,自己必須當「黑臉」,對外營造「tough」(強悍)、不妥協的形象,甚至帶點狠勁:「休想騙我,否則加倍奉還。」

不過「彈性」是說話力的另一面展現;有些人只會說「某種話」,只能和「某些人」溝通,但面對各種場面,要真能恰如其分扮演角色,「調性跟詞彙都要能馬上轉換。」

簡單的社交聊天都要「耍心機」,才能真正打好關係。

《哈佛商業評論》網站的專欄作家彼得‧柏格曼(Peter Bergman)表示,運用以下策略,你也能成為社交場合的大紅人:

一、只談論事,不談論人:

有時候我們為了打破冷場,於是以大家都認識或熟悉的人作為聊天話題,希望可以拉近距離,但這很可能因此達到反效果。 即便你聊天的內容沒有任何負面的批評,但是在其他人面前討論任何人,都不是好的聊天話題,這只會讓別人覺得你是愛「嚼舌根」的人,很難讓人信任。更糟的情況是,就算你是好意,也很難控制聽的人是否會誤解你說話的內容,或是其他人傳話時加油添醋,扭曲原本的內容。

二、分享意見,不表明立場:

任何社交場合,重要的是意見的分享,而不是爭論誰是誰非的辯論會。 即便你不認同對方的意見,也不需要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場、否定對方,只需要委婉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就好。這樣才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同時又能心平氣和地聽完你所表達的意見,彼此才有持續互動的可能。

三、舞台做給別人,不做給自己:

你不需要急著表現自己而大發厥詞,特別是在陌生的場合,但也不需要刻意保持沉默,什麼話也不說。

真正高明的做法是,適時地出聲,讓大家注意到你的存在,但同時又給予其他人表現的機會,不至於讓自己鋒芒太露。 例如,在某個人發表一段意見後,你可以表示說自己不太熟悉這議題,但是很想聽聽其他人的看法。等到所有人都表達完意見後,你再發言也不遲,而且比較不容易說錯話或誤踩地雷。

背下這3大學習方針,讓你會做事也會說話

  1. 從自己與別人的錯誤中學習。設身處地體會受害人的心情,常常去發現那些「我所不欲」,一定可以減少「踩地雷」的機率。
  2. 找一位良師益友。位子愈高,周圍的人愈不會明說你的錯誤,也就愈發需要有人願意說真話。
  3. 多讀書、多看電影。看人物就是看人性,久而久之,不同頻率就轉出來了。

作者:

發表時間:

修改日期:

使用 Email 訂閱 最新消息不漏接

我們尊重您的隱私,隨時可取消訂閱。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